→ 論孔子,如何?
近來的部落,雖然說不知道看的人有幾個,但也不是很在乎,只是知道自己寫自己爽。除了自己爽之外,如果你有在看,那我真的是感動萬分,因為有一些寫出來就是要給你們看的!
孔子是一個文質兼容的人,他對每一個學生都能含攝,偉大之處就在這裡。像子路這樣「野」的人,孔子對他也是這樣直來直往。有次子路問孔子:「君子尚勇乎?」(一個人的習性,從他問的問題都可以看出來,這個妙吧!)子路好勇,他問的問題就是:君子是不是尚勇(注一)呢?因材施教就在這個關鍵上,如果老師夠了解這個弟子的話,不單是問答之間而已,如果你只是問知識性的問題,是很容易得到標準答案,但是要一個答案中幫助弟子提升的話,師長須了解弟子的性格、特質才行。
「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?」孔子讚嘆:穿著破破爛爛的衣服,跟穿得光鮮亮麗和貴族站在一起,不會自慚形穢的,大概只有子路做得到。子路就天天持誦這句,拿這個來勉勵自己。但是他這樣做也錯了,為什麼?因為他已經陷在一種自我陶醉裡面了,所以孔子指出:「是道也,何足以臧?」如果你今天已經做到,又何必時時把它掛在嘴上?言下之意,就是你還沒有真正做到!從以上的師徒對話,可以看出孔子非常了解子路這個人。(注二)
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穿着破旧的丝棉袍子,与穿着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认为是可耻的,大概只有仲由吧。(《诗经》上说:)‘不嫉妒,不贪求,为什么说不好呢?’”子路听后,反复背诵这句诗。孔子又说:“只做到这样,怎么能说够好了呢?”
【评析】 这一章记述了孔子对他的弟子子路先夸奖又批评的两段话。他希望子路不要满足于目前已经达到的水平,因为仅是不贪求、不嫉妒是不够的,还要有更高的更远的志向,成就一番大事业。
子路為人質樸,有事不會藏在內心中,他一輩子跟著孔子,孔子也視他為左右手,師徒相契,是因為一個用心教,一個用心學。《論語》中還有很多不同的學生特質,孔子也用不同方法教導,每位弟子都各有不同的成就。
我們的弊病有人點醒,才會進步,除了有人講之外,還要能接受人家的勸誡,如果一直朝著師長的話去修改錯誤的毛病,就有可能改善。否則會像躲在烏龜殼裡面當萬年烏龜,萬年都是烏龜。
在教學上怎樣才有辦法做到因材施教?有一個前提--你要了解對方是什麼「材」,如果不認識的話,根本無法施教。我父親是做木工的,他從小灌輸我這個概念:每個木頭的軟硬不同,有的木頭很重、很硬;有的木頭很軟,因為不一樣的材質,它的用途和作用就不一樣。舉個例子:古代做「樑」的木頭,要用上好的,不可用蛀蟲會咬的木頭。不同材質的木頭,就把它用在不一樣的用途上面去。
當老師的也是一樣,要勸學生怎麼做時,也要先考量,注意這個人的特徵是什麼?然後在他的特質上面去調教,從旁調整他的偏差,引導學生走向正途。助人的過程當中也要注意:自尊心很強的人,千萬不要說會傷他自尊心的話,多用鼓勵的方式;一個自負的人,就常要明點、暗指,慢慢的,使他的自負心減少,千萬不要再給過份的獎賞,讓他繼續增長自負的心。